DHL:利润同比下降27.2%
据运获悉:8月1日,DHL Group发布了上半年财报数据,并提高了其集团息税前利润指导的下限上调至62亿欧元(此前为60亿欧元)。
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DHL Group收入下降了16%,至201亿欧元(220.7亿美元),比分析师的预期低了约15亿欧元,导致营业利润(EBIT)下降27.2,至16.9亿欧元(约18.62亿美元),DHL Group财务官Melanie Kreis将其归咎于后的影响。
▲DHL Q2财报关键数据
今年上半年,DHL Group实现营收410.12亿欧元(约450.63亿美元),同比下降12%;
息税前利润(EBIT)为33.31亿欧元(约36.61亿美元),同比减少25.7%;
上半年,DHL货运部门收入下降33.5%,至103亿欧元(约113亿美元),利润下降至7.77亿欧元,同比下降41.8%,空运量下降15.9%,海运量下降7.1%
▲DHL H1财报关键数据
在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她表示:“我们都知道,在经历了2022年不寻常的一年之后,正常化将到来,或者说正常化已经到来。”
这种“正常化”导致DHL第二季度货运收入下降40%以上,至48亿欧元;利润几乎减半(下降47.2%),至3.88亿欧元;
第二季度,DHL航空货运量下降13%,海运货运量下降9.1%。
该公司在收益报告中指出,中欧和中美航空运输量大幅下降,中国以外的海运需求也疲软。
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已于昨天(8月28日)上午生成,其中心位于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2370公里的海面上,“海葵”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截至目前,西北太平洋上有“苏拉”“达维”“海葵”三个台风同时活跃,形成“三台共舞”。
英国约2万名铁路员工举行罢工
由于未能与资方就增加薪酬达成协议,英国约两万名铁路员工于当地时间26日再次举行大罢工。铁路罢工使得伦敦及周边城市的“周末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根据英国铁路、海运与运输工会发布的公告,参与26日大罢工的人员来自英国国内的14家铁路企业,大约两万人。
该工会表示,如果关于薪酬的谈判依然没有进展,工会将于下周六,也就是9月2日再次组织罢工。
亚马逊印度实现80亿美元出口
据外媒报道,近日,亚马逊印度公司宣布已累计创造了超过130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实现了近80亿美元的累计出口,帮助超过620万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
与此同时,亚马逊印度公司承诺“到2025年将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使得电商累计出口额达到200亿美元(约165亿卢比),以及额外帮助100万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
报道称,亚马逊一直在通过其全球销售计划帮助印度企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供货。该公司表示,该计划拥有超过12.5万家印度出口商,到今年年底,他们的累计出口额将突破80亿美元大关。
德国家具市场增长强劲
根据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Mittelstandsverbund ZGV)委托EHI进行的研究显示,2022年德国家具市场实现强劲增长。
去年,德国人购买了价值超过370亿欧元的家具,与上一年相比,交易额增长了近4%。2022年,德国消费者在家具方面的人均支出为449欧元。
EHI发言人Marco Atzberger评论说:“通货膨胀推高物价也是导致德国家具市场销售额创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港口通关商品数量越来越多,近期仁川港、平泽港等港口出现了“通关危机”。据了解,韩国航空、海上特快运输的货物中99%都是通过仁川港、平泽港以及仁川国际机场入境。
据韩国物流业人士表示,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原本的通关时间只需1天,但因为物流量过大,目前通关时间已延长到2至3周。因为港口繁忙,约有70万件来自中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正在等候发货。
目前,为了解决海外直购量剧增带来的“通关危机”,韩国关税厅已经实施全天候24小时通关制度。
此外,针对来自中国的货物,韩国决定投入6艘中韩高速货船,每艘货船运载着相当于200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从中国山东多地出发驶向韩国平泽港。
双清到门,为何让人“又爱又恨”?
“双清到门”是许多货代公司推广的产品之一,对货主而言可以提供便利,对货代而言有着不错的利润。
在一般的理解中,“双清到门”即是和货代签订一份合同,把货交给货代后所有的事务全部由货代负责,安心等待货物送上门便可,但实际情况远远复杂的多。
货物多次转手,货丢了该找谁?
在双清到门模式中,货代多会以“货物拼柜”为由拒绝提供运输和报关单据,比如船东提单(MBL)和报关单等。即使有些货代会提供自己的无船承运人提单(HBL),但此类提单的格式和内容往往漏洞百出,既没有任何有效信息供货主追踪货物状态,也无法在发生纠纷时起到保障货主利益的作用。此时若货代在接单后将货物多次转手,但又无法对转手的下家进行严格控制,必然会导致货物的状态不可控。开始约定的货物运输方式和运输期限无法保障不说,货代与货代之间的法律关系在一次又一次的转手中变得越发复杂,一旦货物出现问题,货主“找谁承担责任”就成了难的问题。